时间,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而言,是大脑,是生命,更是未来的生活质量。每一分每一秒的延误,都可能意味着数百万脑细胞的凋亡。
紧急时刻:深夜的呼救
75岁的徐大姨在家中突然出现意识障碍、左侧肢体完全不能动的症状。家人立刻察觉到异样,没有丝毫犹豫,第一时间拨打了急救电话。救护车风驰电掣般地将她送往威海卫人民医院。
分秒必争:绿色通道开启
接诊的神经内科副主任于弋水迅速判断为急性脑卒中,到达医院时,距离患者发病刚刚过去一个多小时。急诊立即启动卒中救治绿色绿道——神经内科、急诊科、医学影像科、介入治疗室、检验科等多团队同步联动,半小时内经过快速的神经功能评估、完善颅脑磁共振等相关检查,确诊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。这意味着,通往大脑生命中枢的“主干道”被血栓死死堵住,大脑正因缺血缺氧而迅速受损。传统的静脉溶栓虽然有效,但对于患者有房颤病史,长期服用抗凝药物,属于溶栓禁忌,动脉机械取栓是唯一生机。
生命导管:微创机械取栓
“必须立即进行脑动脉取栓手术!”神经内科王文杰主任了解患者详情后当机立断。与家属充分沟通并获得同意后,患者被迅速送入介入治疗室。术中造影显示,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M1末端完全闭塞。术中造影发现患者多发动脉硬化、狭窄,血管迂曲明显,情况复杂,手术难度较高。且患者病情进展加重,王文杰、于弋水决定在局麻下为患者急诊动脉机械取栓。根据患者血管特点,选用合适导管行“血栓抽吸术”,仅一次操作即完整取出暗红色血栓,原闭塞血管血流瞬间恢复至最高分级(mTICI 3级),从穿刺到血管完全再通仅用50分钟。




术后当日患者苏醒、左侧肢体抬离床面。第3天,可独立下床行走;第5天,左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。“我真的以为我再也站不起来了,是医生护士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。”如今徐大姨已康复出院,家属心怀感激,出院后特意给神经内科医护团队送来锦旗。
血管内机械取栓
血管内机械取栓术,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段将脑血管内的血栓取出或吸出的治疗方法。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、效果显著等优点,尤其适用于大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。在取栓手术中,医生会在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处进行穿刺,将一根细长的导管送入脑血管内。通过这根导管,医生可以精确地定位到血栓的位置,并利用特殊的取栓装置(如支架、抽吸导管等)将血栓取出或吸出。这一过程中,医生需要依靠先进的影像学技术(如DSA、CT等)进行精确引导,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。
取栓术的优势:能够更直接、更有效地开通闭塞的脑血管,恢复脑血流,从而挽救更多的脑组织。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和较高的再通率,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。
科普延伸
急性脑梗死,是由于脑血管突然堵塞,导致脑组织缺血、缺氧,进而引发脑细胞坏死的疾病。每耽误1分钟,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,因此“时间就是大脑”——越早治疗,恢复的希望就越大。记住“FAST”口诀,快速识别脑卒中:F(Face,面部):微笑时是否一侧嘴角歪斜?A(Arm,手臂):抬起双臂时是否一侧无力下垂?S(Speech,言语):说话是否含糊不清或无法理解?T(Time,时间):出现以上任一症状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。
血管开通的两种关键方法:溶栓和取栓
溶栓:4.5小时内的“救命药”,静脉溶栓是通过注射药物(如阿替普酶)溶解血栓,但必须在发病4.5小时内进行。
取栓:6-24小时内的“微创手术” ,对于大血管堵塞,机械取栓是更有效的方法。医生通过导管将取栓装置送入血管,直接“抓捕”血栓取出。
即使超过溶栓时间窗,部分患者在24小时内仍可通过取栓受益。取栓技术近年来突破发展,使许多重症患者免于瘫痪,对大血管闭塞的成功再通率可达80%以上,及时取栓的患者,独立生活能力显著提高。脑梗死的治疗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。记住FAST口诀,发病后立即就医,才能争取溶栓或取栓的机会。错过时间窗,可能永远失去最佳治疗时机。
记住,时间就是大脑,时间就是生命。一旦怀疑卒中,请即刻行动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