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中小银行,如何铸造差异化优势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“添翼赋能”,青岛银行最新发布的半年报再次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“参考样本”。

细读“半年报”,资产规模增长7.69%,归母净利润增长16.05%等业绩关键数据,印证着青岛银行“质效优先”的韧性成长;绿色金融、科技金融等细分赛道贷款余额增幅分别达38.18%、20.85%,彰显出青岛银行充分发挥地域经济特色和区域产业优势,实现差异化发展与特色化经营战略的行之有效;而青银金租、青银理财两张牌照的熠熠生辉,则意味着青岛银行“一体两翼”集团化布局的不断深入;资产质量持续优化及数智化赋能的迅速推进,更让青岛银行有了充沛的底气与勇气向“新”向未来。

(小标题)韧性成长

今年以来,在经济增速放缓、利率市场化加速的背景下,银行业绩逐渐分化,有的仍实现两位数增长,有的银行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。

缘于此,青岛银行的韧性成长实属不易。

对银行而言,资产规模是最深的“护城河”,只有筑牢资产规模的“护城河”,提升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才会有稳固支撑。

上半年,规模稳健提升成为青岛银行的一大看点。

截至6月末,青岛银行资产总额7,430.28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7.69%;客户贷款总额达3684亿元,增长 8.14%;客户存款总额达4661亿元,增长 7.9%。

不止于规模的增长。

上半年,青岛银行延续了近两年来规模效益质量同步提升的稳健发展态势,营收净利保持双增,资产质量持续向好。

2025年1-6月,青岛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6.62亿元,同比增长7.5%;实现归母净利润30.65亿元,同比增长16.05%;截至6月末,不良贷款率1.12%,较上年末再降0.02个百分点;拨备覆盖率252.8%,较上年末提高11.48个百分点,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夯实。

规模效益质量同步提升的背后,是青岛银行多元化布局的坚持。

正如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,青岛银行负责人所阐释的,青岛银行依托集团化协同发展,以丰富的金融牌照优势,不断加强在金融市场包括投行理财、融资租赁等方面的业务联动,持续以专业性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。

青银金租作为青岛地区唯一获批的金融租赁公司,持续聚焦服务实体主责、“融资+融物”主业和稳健转型主线,秉持“立足青岛、深耕山东、辐射全国”的理念,充分发挥自身经营优势和特色,重点开展装备制造、绿色租赁、现代服务、基础设施等融资租赁业务。

截至上半年末,青银金租制造业类业务余额占比达到 33.82%,较上年末提高 6.90 个百分点,其中化工新材料、有色金属、电气器材制造等制造业细分领域成果突出,深度契合山东省“十强产业”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布局。

青银理财致力于回归资管业务本源、服务实体经济,依托强大的投研能力,打造“普惠+特色”的创新型理财公司品牌。理财产品丰富度不断提升,理财资金结构进一步优化,服务客户数量再创新高。

青岛银行与青银理财、青银金租两家子公司互为补充、相互促进,已形成以银行业务为主体、多种经营业态协同发展的发展格局。

(小标题)聚焦区域经济

业内正在逐渐形成一种共识,对中小银行而言,聚焦区域经济,深耕本地市场,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居民方面更具灵活性的优势,可以让其能够快速适应区域经济变化,实现业绩正增长。

青岛银行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。

今年以来,青岛银行充分发挥城商行的属地化和集团化经营优势,持续构建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和蓝色海洋金融等特色化优势,不仅展现出自身强大的经营韧性和发展潜力,也为行业穿越周期提供了信心及路径。

截至半年末,青岛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312.25 亿元,增幅达20.85%;科技金融客群增幅为15.97%。

大力发展科技金融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阵地,青岛银行通过与创投风投机构等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构建具有特色的科技金融“生态圈”,面向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化金融服务;通过打磨优化“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”,针对多项科技金融产品制定专项优化方案,推出区域科技行业专项授信方案,丰富完善产品体系。

“科技企业需要‘懂行’的银行。”青岛银行负责人表示,“我们正推动科技金融向‘数智化’升级,通过大数据风控和场景化产品创新,让金融资源更精准匹配科创需求。”

当下的青岛,正致力于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,高效、精准、多元的金融支持必不可少。

青岛银行通过创新产品、优化服务,跳出传统信贷思维,以“需求”为标尺,提升服务海洋经济的广度、深度、精度,为青岛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“活水”。

青岛银行持续打造“青出于蓝”蓝色金融特色品牌,在信贷管理系统端部署海洋经济选项,提升涉海业务服务效率,扩大业务规模;成立海洋经济专项研究小组,深化行业研究,制定海洋产业集群专项授信方案,逐步向其他沿海地区复制推广。

截至上半年末,青岛银行蓝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24.44 亿元,增幅 14.56%。

绿色金融方面,青岛银行通过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,创新产品,并制定综合服务方案,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。  

截至上半年末,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142.60 亿元,增幅 38.18%,超过全行贷款平均增速。

青岛银行还加大对青岛现代制造业的支持,以省、市重点项目名单为指引,结合区域特色进行客户挖掘;优化制造业业务后评价模型,提升资源配置效率。截至上半年末,制造业贷款余额增幅超20%。

在乡村振兴方面,青岛银行持续开展“一县一品”特色活动,不断加大县域金融支持力度。截至上半年末,涉农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76.63 亿元,增幅 20.95%。

(小标题)软实力再“进阶”

不仅仅是数据,今年以来,软实力的再“进阶”,也同样印证了青岛银行成长的韧性。

7月,财富中文网发布2025年《财富》中国500强排行榜,青岛银行首次跻身500强,这也创造了青岛乃至山东本土金融机构的“第一次”。

《财富》榜单是衡量企业发展质量最权威的榜单之一。它以年度营收为核心,覆盖全行业上市与非上市企业,结合盈利能力、运营效率、品牌力等多维度综合评估,形成权威排名。其方法论与《财富》世界500强一致,是全球公认的中国企业实力“晴雨表”。

品牌影响力是软实力的重要一极。

6月,在第22届“世界品牌大会”上,青岛银行以362.36亿元的品牌价值再度跻身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”榜单,排名从2024年的第326位跃升至第317位,这也是青岛银行连续九年获得这一殊荣。九载“长青”的背后,正是其多年来在战略布局、业务创新、社会责任践行等多方面的深耕细作,源自其以“多维创新+本土深耕”为驱动的品牌战略的持续发力。

同样也是在6月,在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上,青岛银行精彩亮相,活力时尚的展位设计,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实践、新意十足的互动活动……展现的,是青岛银行金融强海的不懈探索,服务高水平开放的持续努力,与城市共荣共进的执著追求……青岛、青岛金融的力量,在上海,在这个国际化的舞台,被看见,被了解。

2025年,是青岛银行新三年战略规划收官之年,透过半年报,青岛银行正在带给广大投资者、带给城市,带给业内更多的惊喜与信心。

声明:本平台为资讯分享平台,内容整理自不同渠道,我们对内容中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观点负责。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。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返回
顶部